十月懷胎,終于等到了小寶貝的到來,望著稚嫩可愛的嬰兒,父母們總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呵護和疼愛,但由于可能經(jīng)驗不足,總是手忙腳亂,難免會踩坑犯錯誤,一不小心就可能會給寶寶帶來隱形的傷害。所以,今天韻媽,整理了新爸新媽們平時最容易犯的10個育兒誤區(qū),快來對照一下,你中了幾個?
誤區(qū)1:給新生兒喝糖水
由于剛出生的小嬰兒,腎臟功能尚未發(fā)育完善,如果盲目喂食糖水,不僅對大腦不利,還會增加腎臟負擔;甚至減少對母乳的需求量,不愿喝母乳。而且過多的糖水會刺激寶寶的味蕾、易挑食,對健康和牙齒的發(fā)育都不好。所以,新生兒除非有醫(yī)學指征,家長最好別給寶寶補充糖水。
另外,母乳喂養(yǎng)的寶寶(6個月以內),是不需要額外喂水。因為母乳中至少有90%是水分,所以你的寶寶想多吃時就讓他多吃,這樣他就能獲得充足的水分。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,還是需要給寶寶喂點水:如大量出汗、不斷用舌頭舔嘴唇時、或見寶寶口唇發(fā)干、換尿布時沒有尿等都提示寶寶可能缺水了。
誤區(qū)2:給新生兒用枕頭
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生前就備好了定型枕、嬰兒枕,以希望寶寶睡出一個好頭型。其實,寶寶在3個月以內,是不需要使用枕頭的,因為新生兒頭部大小幾乎與肩同寬。等到4-5個月時,寶媽可用全棉毛巾對折,給寶寶當枕頭,過高、過低都不利于寶寶睡眠和身體的正常發(fā)育。
誤區(qū)3:長時間抱新生兒
3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好多讓他平躺著,這個階段的小寶寶骨骼還很柔軟,特別是頸椎和脊椎,如果經(jīng)常抱著,脊椎總是呈彎曲形狀,時間久了對孩子的骨骼生長不利。寶寶醒后,媽媽可以抱著他四處走走,對他說說話,既能對他進行語言刺激,又能開發(fā)寶寶的大腦;抱寶寶的時候,3個月以內都要以橫著抱為主。
誤區(qū)4:過度搖晃嬰兒
一些父母總喜歡把小寶寶抱在手里不停地搖晃,或放在搖籃里,甚至將嬰兒拋起來或抓住其臂膀左右搖晃。殊不知,過度的搖晃容易引起腦震蕩,嚴重的甚至導致腦組織水腫,或大腦毛細血管撕裂、出血,這種行為應絕對禁止。
誤區(qū)5:給寶寶把屎把尿
很多“經(jīng)驗豐富”的老人們認為:“你們從小就是這樣把過來的,有哪里不好?你們不都是好好!”甚至還有些人會覺得說不把屎尿不衛(wèi)生,會讓嬰兒不舒服。但小寶寶的脊椎與髖關節(jié)都還未完全成熟,很容易造成移位或弄傷,而且寶寶會頻繁用力,說不好還會引起脫肛、肛裂。建議寶媽用尿布或紙尿褲,關鍵要勤換。
誤區(qū)6:剃光頭,能讓寶寶頭發(fā)長得更好
民間有說法,把新生兒胎發(fā)剃掉,這樣重新長出來的頭發(fā)才會又黑又密。尤其到了夏天,給寶寶剃個光頭,涼快不容易長痱子;其實,這種做法并不可取,沒了頭發(fā)頭部皮膚就失去了防護,更容易被蚊蟲叮咬,損傷頭皮及毛囊組織,增加各種細菌等感染機會,適當給孩子剃短頭發(fā)就可以了。
誤區(qū)7:用酒精給孩子擦身降溫
曾看過一則新聞發(fā)生在東莞,因寶寶發(fā)燒不退,父母為了讓孩子盡快退燒,用酒精給孩子擦拭全身,結果導致寶寶多器官衰竭最終沒換回生命。
1~3歲的嬰幼兒是不建議使用酒精降溫的,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皮膚嬌嫩,毛細血管豐富,特別容易吸收酒精,引起酒精中毒。孩子發(fā)燒可用溫水給寶寶洗澡,鼓勵孩子多喝水,水果,如果體溫達到38.5°以上,應及時就診,在醫(yī)生指導下給孩子服用退熱藥物。
誤區(qū)8:嚼碎了食物再喂給孩子吃
“把食物嚼爛后,再喂給寶寶”的現(xiàn)象,相信大家都是鄙棄的,不僅不衛(wèi)生而且對孩子的健康危害很大,容易把大人體內的細菌病毒通過口腔傳染給小孩;如果大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胃病,使孩子患上潰瘍,口瘡等疾病癥狀。
誤區(qū)9:給輔食里加鹽
大人們認為寶寶的輔食沒加鹽口味比較淡,因此加點鹽,這樣寶寶吃得才香,更有力氣。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議,在寶寶1歲以內的輔食,不需要加鹽和任何調味品,過早的攝入鹽會損害寶寶的身體和腎臟,還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味覺發(fā)育,容易造成挑食、厭食。
誤區(qū)10:親吻寶寶的嘴
曾報道過武漢一名兩歲女童因被人親吻而高燒不退,并出現(xiàn)面癱癥狀,醫(yī)生診斷其患上了“親吻病”,即EB病毒感染。
由于小孩子的免疫系統(tǒng)尚未發(fā)育完全,免疫力比較弱,在親吻時,大人口中病菌很容易通過口唇接觸、唾液進入到寶寶的口腔中,進而引發(fā)疾病。所以為了寶寶,還是要學會拒絕,跟親朋好友說好不要隨便親寶寶。 |